徐小洌(请勿点赞评论)

近期:金范版包拯x公孙策
清平乐-晏殊中心
声入人心二-主观棋不岩
网剧开封奇谈-主包策
万合天宜,四大名著,文史哲相关

[包策]【戊戌乡试·全国Ⅱ(甲卷)】幸存者偏差

网剧背景,cp包策,略有私设
短小且渣……是刀子
包策全程未出场预警

题目:
“二战”期间,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,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,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。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,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,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,很难有机会返航,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。事实证明,沃德是正确的。

破题:
幸存者偏差(Survivorship bias),另译为“生存者偏差”或“存活者偏差”,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(“谬误”而不是“偏差”),这个被驳斥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,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,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。
from百度百科

*********

《开封秘闻》新辟了一个专栏,将汴京城里各界名流少为人知的一面介绍给大家。这一期轮到了我们敬爱的包大人。

这一二年来,包大人深沉、稳重、喜怒不形于色的形象已经牢固树立在了开封人民心中;人们敬他也畏他,还带着一点捉摸不透的好奇——包大人年轻有为,现下本应是鲜活生动的年纪,却为何总是浑身带着沉重,仿佛一应世事再难触动心弦一般……

但是,我,《开封秘闻》当家笔杆高天孤月,可不是一般人。我前些年就与包大人交情匪浅,哪怕大家都已经遗忘,我也会永远记得包大人曾经的样子——嬉笑怒骂,端的是涉世未深、令人艳羡的少年模样。

所以,这期包大人的专题,我力排众议,选定了主题:那些年,曾让包大人心绪震动的人和事。

当然了,虽然标题用了“曾让”这一字眼,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人事一一列举出来,只选些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了。其中,庙堂中事非我等小民可以妄议,且人人皆知包大人忠君体国、爱民如子,这诸如贪官污吏、百姓疾苦一类的由头也便不再赘述了。本着一切为了八卦的宗旨,经过对记忆的认真梳理,我大致总结出了以下几点:

首先,当然是包大人的爱豆——栖霞馆头牌名伶苏静儿。说到这,各位看官可能不太知道了,几年前,栖霞馆还不是汴京独大的名伶教习坊,苏静儿姑娘虽有几分人气,却也不似现下这般当红。包大人是静儿姑娘刚刚小有名气时便开始追随的死忠粉,为了静儿姑娘做过翻墙、爬洞、大喊大叫等一系列毫无形象的举动。静儿姑娘大约是包大人心上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了。只可惜,后来云梦坊倒闭,栖霞馆做大,苏静儿的名头渐渐响亮起来,包大人却好似脱粉了一般,再不为这些名利场中事耗费心神了。

静儿姑娘之后,我便想到了庞籍庞大人。庞大人与包大人是一对欢喜冤家,二人早年在聚福楼一见如故,后因争抢三甲最后一名反目。两人各自在外任职,又被双双提拔进京,阴差阳错做了邻居。这两位大人可谓一天一小吵,三天一大吵,包大人常被气得七窍生烟,露出幼稚的一面来。但是庞大人生病或遇到危险时,包大人又百般关心。朝堂中人熙熙攘攘,有一个不为结党而只是单纯牵动心神的知交,也是二位大人人生中的幸事吧。

当然,我们也不得不提到开封府里的另一位大人。包大人为展大人的感情问题可谓操碎了心——先是嫉妒展大人的粉丝多而要他假意比武招亲,再是嫉妒展大人受到苏静儿姑娘的倾慕,后来又日日为展大人和白少侠居中调和。或许他自己没有意识到,但我们这些吃瓜群众都知道,包大人皱眉叹气十有八九是因展大人的感情问题而起。

*
 
这个专题做出来之后,在汴京城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许是因为自持身份,包大人本人没什么反应,倒是展大人,有一日拿着新一期的《开封秘闻》来到了我们编辑部。我本以为是最后感情问题那一段惹恼了这位面皮有些薄的御前护卫,忙不迭地端茶倒水,思忖着如何安抚。却不想展大人只字未提最后一段,只是淡淡地说:“刘主编,你这专题里,似乎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部分。”

哦?我眼前一亮,连忙请这位“知情人士”详细道来。

“最能让大人心绪震动的,分明是……公孙先生……的安危。”

额……我沉默了一会,小心翼翼地说:“展大人这话说得在理,只是小人浸淫八卦之事多年,自有一套梳理记忆、筛选信息的方法。小人将有关包大人的记忆都细细想过,似乎并未……”

“那是因为,”展大人抬起头来直直地看着我,目光里带上了几分悲戚,“先生在陈州身故,那正是你这专题中所说包大人变得喜怒不形于色的时间点。或许因为这转变过大,甚至涉及了大人的性格,且大人至今未能恢复为从前的样子,所以刘主编将此事自动排除出了‘情绪震动’的范围吧……”

我恍然大悟,心中也漫上了几分凄然。我朝展大人拱手道谢,客客气气地将他送出了编辑部。

或许,下一次,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回忆包大人与公孙先生的专题吧。

评论(5)

热度(23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